《人民日报》报道后魏建军央视谈造车心得:长城破局之道是什么 明镜pro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网- 体育APP下载
2025-09-29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APP下载近日,央视财经王牌栏目《对话》深入长城汽车保定总部,通过一场与董事长魏建军的深度访谈,将这位中国汽车界“长期主义者”的思考与实践推向台前。在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部分市场行为略显浮躁的背景下,先是《人民日报》将长城作为典型进行报道,现在魏建军又在《对话》中亮相,这其中释放的含义很多。
在行业面临深度洗牌、竞争逻辑备受质疑的当下,魏建军在节目中没有回避主持人犀利的发问,而是系统阐述了长城汽车35年的造车心得,以及创新投入和站位全球两大发展理念,为车企如何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
《对话》镜头下展示了长城汽车环境风洞实验室的精密测试、碰撞试验室的极限验证,不仅展现了一家车企的硬核实力,更揭开了中国汽车产业破局的关键密码。魏建军与其执掌的长城汽车,以“诚信良心造车”为核心价值观,用连续超百亿的研发投入、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和坚守的“四项不为”底线,清晰地勾勒出一条迥异于内卷的破局路径。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生存哲学,更是对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叩问。
长城汽车和魏建军的坚持也收获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可。2025年第二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收523.16亿元,同比增长7.72%,环比增长30.73%;净利润45.86亿元,同比增长19.42%,环比增长161.87%;累计销量31.20万辆,同比增长11.63%,环比增长21.51%,皆创下季度表现新高。
长城汽车用飘红的业绩再次证明了长期主义的重要性,而魏建军与央视主持人的对谈,更像是一次针对行业迷惘的清醒剂,清晰地展现了一家标杆企业如何以定力、担当与理想,为中国车企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正面典范。
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长城汽车的“定力”显得尤为珍贵。它拒绝被短期利益裹挟,始终坚守制造业本质,把“做难而正确的事”刻进企业基因。这份定力,首先体现在对研发“不计成本”的投入: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百亿,2024年研发费用达104亿元,研发强度5.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建成11个核心技术实验室、亚洲最大综合试验场,在长城,每4名员工中就有1名工程师,2.3万人的研发团队成为技术创新的“压舱石”。
节目中,魏建军向主持人展示着长城投入上亿元打造的、“堪称奢侈”的顶级实验室,无比自豪,但是面对主持人提出的“不少车企以安全测试作为营销卖点”的做法,他又坚决反对。在魏建军看来,安全是企业分内的事,是造车的门槛,并不值得炫耀。这种对技术的敬畏,让长城汽车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守住了制造底线。
谈到目前行业内的种种怪象,如此前引发热议的“0公里二手车”、“拖欠供应商账期”等行为,魏建军直指问题本质,是一些车企缺乏定力,被资本所裹挟导致的动作变形。作为上市公司,长城汽车“敬畏资本、尊重资本,同样需要资本支持,但是我们绝不被资本裹挟。”
长城汽车这份战略定力,如今已经被具象化为企业发展的“四项不为”铁律:敬畏资本,不被资本裹挟;重视用户,不做过度营销;恪守底线,不逐短期利益;爱惜产业,不损产业生态。
同时,长城汽车也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些准则。2024年长城汽车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80.76%,在国内车企中名列前茅,证明了实业的价值。在长城内部,魏建军明确规定,禁止高管在发布会上过度宣传,“营销过度夸张者,要受处分”。相比单纯追逐销量排名,长城拒绝“以价换量”,转而追求“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魏建军本人近年来更是奔走疾呼,呼吁车企“理性竞争”。
当行业陷入“阴虚火旺”的虚耗,长城汽车用“长期主义”的定力,走出了一条 “以技术筑壁垒、以品质赢口碑”的稳健路径。同时,长城汽车还敢于为行业立规,呼吁良性竞争,“四项不为”既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的铁律,也是向行业发出的倡议,旨在纠偏非理性竞争,推动产业从资源的低效消耗转向健康的价值创造。
这种以自身实践倡导理性竞争、追求产业链共赢的做法,展现了行业领军企业的格局与担当,为构建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竞争环境树立了标杆。
长城汽车的“担当”,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对用户、产业链、行业的全方位负责。对用户,它践行“诚信良心造车”的核心价值观,把“用户满意度”作为唯一考核指标:建立覆盖研发、生产、售后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用产品保值率和用车体验实现“对用户真正的让利”;对供应链伙伴,它坚守契约精神,优先保障合作伙伴利益,甚至主动缩短付款周期,构建“共赢”的产业生态;对行业,它拒绝“技术路线垄断”,以“四化战略”提供多元解决方案。
以全局视野和长期主义为基石的“四化战略”,是长城汽车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复杂格局与技术路线之争,提出的系统性方案。该战略的核心在于拒绝“单一路线”的赌徒思维,转而追求一种兼容并蓄、应对全球复杂需求的系统性能力。
首先是油电平等化,长城汽车坚持燃油、混动、纯电、氢能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旨在构建完整的技术生态,确保在全球竞争中无短板,并能灵活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其次是泛内燃机化,这是技术融合的精髓。通过创新的Hi4技术体系,长城将内燃机与电驱动深度协同,实现了“四驱性能、两驱能耗”,证明了“油”与“电”并非对立,而是共生互补的最优解。
新能源多元化,是市场破局的关键。长城主张“纯电小型化、混动大型化”,强调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匹配最适宜的技术路径,以实现社会效率最大化,而非一刀切地押注单一技术。战略全球化,体现了长城的格局。长城汽车推行“生态出海”模式,不仅是产品出口,更是研发、生产、供应链、品牌的全价值链出海,通过本土化运营融入全球市场,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质变,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技术、标准乃至文化输出的历史性跨越。
长城的“四化战略”是一条超越内卷、摒弃短视的系统性破局路径。它以其技术理性、商业逻辑和全球格局,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化竞争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正如《人民日报》两次报道所肯定的,长城汽车“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用“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和“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在《对线岁接手长城汽车以来的历程,35年如一日扎根制造业。这份坚守,源于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产业发展浪潮的初心。理想,是长城汽车从几十人小厂成长为全球化车企的精神底色。这份理想,从不局限于“造好一辆车”,而是根植于“为中国汽车争光”的产业情怀。
魏建军在《对话》中那句“能把热爱的事当成事业,做起来也不觉得累”,道出了一代造车人的初心。他常说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享受了时代的红利,因此常存感恩之心。所以他带领的长城汽车,不仅有立志突破行业技术天花板的决心,更有将企业梦想升维至助力中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产业理想。这份理想,是企业拒绝浮躁、投向核心技术“硬骨头”的根本动力。
从央视《对话》的镜头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车企的实力,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精神力量。当“理想”锚定方向,“定力”抵御诱惑,“担当”守护生态,长城汽车走出的,是一条兼顾技术理性、商业逻辑与全球格局的道路。在向“汽车强国”进军的路上,这样的典范,正是中国车企穿越周期、赢得未来的关键。
正如魏建军在《对话》结尾所说,中国汽车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我们再努一把力,耐得住寂寞,再走20年,汽车强国这个标签,真有可能落到咱们中国的头上。”